市民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一超市选购蔬菜。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阜城县古城镇前宋村一家养鸡合作社的员工在鸡棚捡拾鸡蛋。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损害的不只是生产者的利益,更会影响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进一步提高信息预警准确度,构建全产业链上各种农产品供求预警系统。并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尽快改变大而不强、低端同质竞争的现状。这样才能让生产者有赚头,让消费者得实惠——
近期,不少大宗农产品价格一路走低,其中蔬菜价甚至跌破采摘成本价。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不仅严重损害生产者的利益,也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生活。那么,如何有效防止大宗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呢?
逆向操作也赔钱
农产品随行就市,盲目跟风多半要赔钱。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菜区经销商梅老四就吃过盲目跟风的大亏。去年生菜行情好,每斤批发价能卖到6元。入冬后,梅老四向河北固安菜农下了订单,按每棵小苗4元预定了10000多棵大棚生菜。谁知今年南方生菜大批上市后,新发地生菜价格一路走低。最终每斤只卖到1.5元。“这个价连采摘的成本都不够,真是亏死了”。
近年来,葱、姜、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如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苹果、猪肉、鸡蛋等大宗农产品行情宽幅波动,背后都能看到盲目跟风扩大生产的影子。在吃过多次盲目跟风亏之后,一些经营者开始逆向操作——在行情低迷时扩产,以博取下一轮牛市的超额收益。
存栏生猪8000头的湖北省蕲春县振农实业公司董事长胡基政就这样尝试过。猪价上一轮下跌周期始于2012年2月份,持续下跌两年之后,养殖户普遍亏损累累。按照往常经验,下跌周期一般约两年,之后将是盈利丰厚的上升周期。于是,2014年4月份,胡基政借到一笔钱,果断地将本地倒闭的中小养猪场生猪全部买下来。谁知行情并未如期反转,扛了半年之后,胡基政只得将抄底收购的生猪全部亏本卖出。
“熊市之后就是牛市,现在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改盲目跟风为逆向布局。问题是,当一大批人都逆向操作时,新的产能过剩就产生了。”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表示,因逆向操作而赔钱的人,在新发地农副产品供应商中为数不少。
信息预警很重要
盲目跟风者赔钱,逆向操作者也赔钱,原因是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准确。以为后续还有大行情,实际上即将面临供过于求;以为同行纷纷退出,实际上有一大批人正在进场。
为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农业部门在信息预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蔬菜生产方面,农业部在全国580个主产县设立了信息监测点。在农副产品价格方面,农业部在全国500个集贸市场设立了监测点。上述监测点采集的信息当天就能在农业部官网上看到。
除农业部之外,商务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近年来都建立了农产品管理数据和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网站等媒体定期发布预警信息。
然而,实际运行中,却存在信息准确度欠佳、实用性不够、推送难到位等问题。例如,2015年按北京夏季蔬菜主产地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地架豆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不少。但刘通认为张家口架豆播种面积显著减少,预判北京夏季架豆价格将明显上涨,其依据是当地种架豆所用的竹竿上年供不应求,2015年却滞销了。果然,2015年8月份第一周,北京新发地架豆批发价比2014年平均高出205.56%。
农户生产随意性很大,基层农业部门人手有限,要确保数据采集高度准确确实很难。农业部蔬菜市场监测预警首席专家孔繁涛建议,主产区有关部门可持续深入开展蔬菜种植意愿调查,将调控关口前移,提前研判蔬菜市场供需形势,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电视、报纸等手段,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与市场供需信息,有效引导菜农理性安排生产。
“现有的农业基础数据库建设一般以部门业务为中心,容易造成数据库建设成为部门行为,而非整个农业管理行为,不能充分发挥有效的预警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情报研究室副研究员朱增勇建议说,应整合完善农业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数据库系统,构建全产业链的各种农产品供求预警系统。
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要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农产品供需失衡、价格大起大落的问题,还得依靠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改变大而不强、低端同质竞争的现状。
在农产品消费需求量大致稳定的情况下,决定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供给。以今年价格深度下跌的蔬菜为例,由于种粮收益偏低,近年来不少地方将鼓励农民改种蔬菜作为一项富民工作来抓,以致不少蔬菜品种供过于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200万公顷,比2006年的1663.9万公顷扩张了32%。早在2014年,我国蔬菜年产量就超7亿吨,人均年占有量1000多斤,均居世界第一,产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但低端产品供给过剩,绿色、有机等高端产品严重不足,季节性、区域性供需失衡问题凸显。
今年鸡蛋价格持续下跌,到6月上旬已跌至每斤2.51元,为近10年最低点,根子也在于产能过剩。上一轮猪价“熊市”时,有人分析,是因为我国猪肉产能过剩达51万吨。“全国每年猪肉总供应量超过5000万吨。51万吨只占1%,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价格跌成那样,过剩产能起码占1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说。
大而不强,现代化程度偏低,仍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生猪养殖为例,我国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占比只有44%,多数仍属散户。即使是大型养猪场,仍普遍依赖手工喂养,自动化水平极低。据测算,当前中小养殖场每斤白条猪养殖成本只要5.7元,大养殖场则要6.8元或更高。
在蔬菜结构调整方面,河北张家口市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为避免无序生产、同质竞争,张家口市划分了坝上无公害错季菜、坝下丘陵区无公害错季菜、河川区无公害设施菜、无公害特菜4个蔬菜优势产业带。为确保张家口蔬菜“无公害”,当地农业部门近年来大力推广农家有机肥和防虫网、黏虫板、性诱剂、杀虫灯等生态治虫方式,虽然生产成本偏高、单产偏低,但蔬菜质优价高,供不应求,甚至远销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农产品关乎广大农户生计,也关乎广大消费者生活,如何合理安排生产、优化品种结构,避免价格大幅波动,让各参与环节稳定获益,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课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